7月17日至7月18日,陜西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校友助力鄉風文明,青年筑夢鄉村振興”同心振鄉實踐團隊來到了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廟西村。
實踐團與廟西村李建康書記開展座談會。通過李書記的介紹,實踐團了解到,廟西村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文化產業為創新載體,突出地域特色、深挖文化資源、采用“黨建+文化”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努力帶動轄區群眾增收致富,致力于打造“黨建強、治理美、人文美、環境美、產業美”的“一強四美鄉村振興新樣板。
在副書記的帶領下,實踐團來到了廟西村村史館。村史館以“村史承載鄉愁村風推動振興”為主題,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村史的重要指示、前言、村史溯源、耕讀傳承、紅色印記等六個部分組成,充分運用圖文資料、照片影像、實物陳設、多媒體設備等技術展示著廟西村的發展歷程。
實踐團了解到了廟西村從“黨支部軟弱渙散村”到現在“陜西省精神文明示范村”的奮斗之路,村史館更是以第一名的佳績躋身全省第四批社區博物館之中。
廟西村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優勢,精心謀劃,建立農耕博物館、紅色驛站、群眾大舞臺、鄉賢書院、農家書屋、文化館、籃球場、乒乓球室等。實踐團在副書記的帶領下一一參觀。通過參觀,實踐團看到了廟西村群眾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了解了廟西村深厚的歷史文化,感受到了廟西村的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隊真切感受到了村民們一起努力共建美好廟西的堅定決心,深刻體會到了黨建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7月18日上午,實踐團隊兵分兩路,沿著廟西村主干道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研。從村民的口中,實踐團了解到:近幾年,廟西村高速發展,緊追時代潮流。不僅開拓了養殖畜牧業致富新道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更是積極推動道路建設、垃圾分類、醫療服務等工程,使群眾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有了保障。
除此之外,實踐團了解到,廟西村重視建設農村文體活動,努力打造“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新樣板。切實發揮群眾大舞臺、鄉賢書院、農家書屋、籃球場、文化館等文體活動陣地作用,積極開展閱讀學習、籃球比賽、廣場舞大賽等活動,宣傳車每天按時按點到村里播放廣播,移風易俗的風早已吹到廟西村的大街小巷。
在走訪調研中,實踐團偶遇到了廟西村志愿者服務隊宣傳員王景林。自2021年開始,王大爺便負責廟西村的新聞傳播工作,王大爺將自己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渠道獲得的新聞政策記錄總結,堅持在每天早晨八點到廟西村播放,被村里的人親切的稱為“小喇叭”,這份公益性工作王大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下午,實踐團參觀了生態旅游觀光園和高陵場畔農耕文化博物院。觀光園正在實施中,通過工作人員的描述,實踐團了解到觀光園打造完成后,將集“露營、野餐、觀賞”于一體。觀光園里的兔子、羊、雞等動物活潑可愛;秋千,沙坑等娛樂設施還在完善建設中。博物院里回響著節奏歡快的竹竿舞配樂,通過參觀,實踐團了解到的不僅是村莊的建筑建設、農耕文化,同時還看到了高陵區未來的美好發展。
為期兩天在廟西村的尋訪調研,實踐團深入了解了廟西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所做的具體措施等在鄉村振興方面做出的努力與成就。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而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本實踐團隊深入農村基層,不斷走訪調研,收獲了難忘的經歷和寶貴的感悟。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更加明白了青年學生作為年輕一代的責任和使命。未來,“同心振鄉”實踐團將始終立足鄉風文明,一起為助力美麗鄉村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宋佳琪)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07 / 06月
25 / 05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