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張偉 通訊員 王宏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金臺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在‘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大背景下,緊緊圍繞‘全市一流,全省先進’這一目標細化舉措、推陳出新、優化服務,為企業落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金臺區區長王潤軍如是說。
近年來,寶雞市金臺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優化政務服務做“減法”,給提高行政效能做“加法”,為主動履職盡責做“乘法”,不斷改善營商環境,釋放制度紅利,用改革創新“硬舉措”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為優化政務服務做“減法”
金臺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梁瑞利說,優化營商環境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服務,只有優化服務水平、簡化辦事流程,才能厚植企業發展土壤,激發更多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推動營商環境爬坡過坎、再上新臺階。
今年以來,金臺區堅持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目標思路,堅持系統集成、一體化推進“放管服”改革,圍繞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對標國家政策要求、對標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期盼、對標金臺區發展需要,探索實施一批突破性、引領性、創新性的改革舉措,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效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確保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勝利”。
在對標全市三年行動計劃及重點工作安排中,金臺區結合實際對各項工作任務統籌謀劃,制訂了《金臺區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金臺區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安排》《金臺區2022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建立工作臺賬,將重點任務逐一分解下達各鎮街和區級相關部門,抓好督辦落實,定期匯總工作進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整體工作有力推進。
在扎實推進“一網通辦”、辦事環節和流程再造力度上巧做“減法”。金臺區標準化梳理全區政務服務事項,提升網上辦理深度,實現數據統一管理,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382項事項,全程網辦率為70.98%,網上可辦率為95.28%;積極推廣應用電子營業執照,設立專窗,發放宣傳彩頁1000余份,指導網上辦理企業登記、涉稅服務、社保登記、銀行開戶等事項,目前已有100余戶申領了電子營業執照。
中介服務超市成功開出全市“首單”。金臺區對全區中介服務事項的事項名稱、設立依據、資質名稱進行標準化在線梳理,在陜西省政務服務網(寶雞金臺)發布中介服務事項94項,通過線上平臺公布、線下現場培訓,確保雙方快速掌握系統操作。6月中旬,金臺區為寶雞市某藝術培訓學校完成在線信息登記、公告需求發布業務,成為全市首例省級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平臺交易業務。
“不見面審批”平臺持續完善。金臺區擴大應用101項“零跑腿”事項和20項遠程核查事項,通過網上申請、后臺審核、辦理結果發放電子證照或用政務專遞寄送,使審批時間平均縮短60%、辦理成本平均降低75%,助力復工復產28家。
“企業開辦專區”服務品牌形成。金臺區在企業設立審批4小時的基礎上實現開辦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內,實行窗口即審即領,通過全程電子化(微信)登記申請辦結300余戶,指導銀行開戶企業625戶,成功開戶33戶。目前全區市場主體新增2272戶。
給提高行政效能做“加法”
近年來,金臺區在提升審批效能、全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上,不斷推進、拓展服務手段和許可事項的“加法”,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金臺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董俊國表示,將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模式,大力推廣“一件事一次辦”“企業開辦專區”“不見面審批”“跨地域通辦”等改革舉措,打通助企紓困“最后一公里”,為優化金臺區營商環境沃土貢獻力量。結合《寶雞市縣級行政許可事項劃轉指導目錄》,金臺區梳理形成248項《區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和89項許可事項《行政審批事項核對表》,規范程序、嚴格審批,上半年辦理行政許可事項7575件。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金臺區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在市政務服務平臺運行、管理“全覆蓋”,推進“秦務員”APP“掌上好辦”。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382項事項,全程網辦率為70.98%,網上可辦率為95.28%。
完善“好差評”五項機制。金臺區在各級政務服務機構、平臺、便民熱線開展“好差評”,在十里鋪街道辦進行試點,驗證了“好差評”向第五級政務服務機構延伸的可行性。拓展“跨省通辦”可辦事項的深度和廣度。金臺區在與19個省內外地區建立協作機制的基礎上,主動與漢陰縣審批局簽訂“跨區域通辦”戰略合作協議,與省外各地市核對事項清單,加快推進“跨區域通辦”省內地市“全覆蓋”,省外地市不斷擴充。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金臺區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截至6月中旬,金臺區管理系統中投資項目達300多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申報平臺上線運轉,在全市率先核發《電子施工許可證》,完成金臺區檔案館、寶雞市中水新能源公司等多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手續。
加強科學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金臺區印發了《金臺區2022年度市場監管領域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檢查工作實施方案》,完善各部門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目前已錄入執法發人員262名,抽查事項清單65個,檢查對象庫20個,努力做到“應入盡入無例外”;開展殯葬企業跨部門聯合抽查工作,共抽查企業9戶,抽查結果已在寶雞市“一網通管”云平臺”完成錄入并公示。
實施“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金臺區依托寶雞市監管一網通云平臺,將3208戶食品流通類市場主體劃分為A類3133戶、B類29戶、C類19戶、D類27戶,按照辦法規定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標準強化對中高風險企業分析預警,提高了監管針對性;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持續指導、督促區級相關部門對“互聯網+監管”系統中的監管事項和檢查實施清單進行認領、填報,截至目前共梳理出監管事項960項,填報完成檢查實施清單538項,處理5起風險預警信號。
為主動履職盡責做“乘法”
金臺區在做好各項政務服務的同時,還著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護航企業平穩發展,不僅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還為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提供服務,增強企業防范經濟犯罪的意識和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為企業提供“乘法”便利,努力營造穩定、公平的營商環境,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金臺區依法依規開展知識產權領域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2起,協助市級有關部門查處1家無資質代理專利的公司,非正常專利申請撤回6件。截至6月底,全區專利授權量106件,商標有效注冊量320件,專利質押合同登記2件、合同金額420萬元。
金臺區全面提升訴訟服務質量,建設智慧法院,推廣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網上開庭等“一站式”電子訴訟服務,實現全部民商事一審案件均可網上辦理;積極推動多元化糾紛化解,建立“234”中小企業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及時化解市場主體之間糾紛2953件,極大地減輕了中小企業的訴訟成本與債權實現時間周期。
金臺區嚴力打擊各類經濟犯罪,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破獲案件20起,涉案價值100余萬元;主動與重點、規模企業建立警企聯系制度,提升綜合實力,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金臺區聚力就業創業,精準助企紓困,與電力、暖氣、自來水、燃氣企業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切實促進企業獲得水電氣暖;依托電子稅務局、手機APP等“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通道,高效、便捷完成各項涉稅事項辦理,減免企業稅費1.52億元。截至目前,全區中小企業新增貸款53.8億元,新增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17%,在省股權交易中心四板掛牌成功企業13家。
金臺區延伸服務觸角,在鎮街、村(社區)開展“一站式”“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04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萬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已培訓各類群體874人;推廣秦云就業服務,加大宣傳陜西養老APP使用,使人社政務服務實現“掌上可辦”。
金臺區健全反饋渠道,著力提升“有問必答、接訴即辦”工作,逐步探索出“分管區長掛帥、部門領導督促、業務人員落實”的三級辦理流程,對14597件“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單完成答復13798件,辦結率94.53%,其中涉及營商環境類工單1131件,辦結率90.71%。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金臺區今后將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更深層次的優質服務,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在集聚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金臺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