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對于守好國家三農基本盤有什么決定性意義?中國人目前飯碗端的穩不穩?”“如何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幫助脫貧群眾提高生活質量?”2月17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楊凌農科傳媒集團聯合舉辦的專家學者共議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直播訪談活動順利舉行,經管學院霍學喜、羅劍朝、王征兵3位教授圍繞中央一號文件整體框架、糧食安全、產業振興、農村金融、農民增收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解讀。
霍學喜將一號文件概括總結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從九大方面33項具體舉措詳細解讀。圍繞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幫助脫貧群眾生活等問題,提出了三個需要關注的方面:一是逆全球化導致我國出口結構變化;二是新冠疫情沖擊帶來“大規模農民工脫崗”的后遺癥;三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決推進經濟復蘇”的要求會對不同區域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霍學喜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五點建議:一是打通城鄉壁壘,拓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為縣域經濟形成有效市場環境;二是重視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拓寬農民工務工渠道,增加公益性就業崗位;三是財政轉移救助;四是加大農村資源改革力度;五是促進對口幫扶政策集成落地,化解系統性返貧風險問題。
羅劍朝對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新使命、新要求進行了分析解讀,他提到文件將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放在重要地位,在以往基礎上體現出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仍舊是首要目標。一是公共財政政策要繼續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解決農業農村現代過程中農村公共物品不足的問題;二是推進信用社的改革劃線、加快村鎮銀行的結構性調整,通過新措施守住信貸資源規模擴大背景下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是推進政府財政投入,以信貸投入和社會資本互動解決公共設施領域等薄弱問題。談到全過程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的監管機制,羅建朝提出,一方面要“有門檻”,保障糧食生產,把飯碗牢牢地抓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增強農民技能帶動和培訓,形成聯農帶農機制。
王征兵認為我國糧食消耗量和進口總量逐年增加,保護耕地生產更多的農產品、研究更優質更高單產的新品種提高糧食總產量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同時要提高糧食收購價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結合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指出:一是急需研發更多優質的農產品;二是使用有機肥或物理防治方法減少化肥使用量;三是全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如我校研發的“秦黑1號”是高鐵鋅特異質小麥新種質,具有較好補血功能,同時特色強、利潤厚、無副作用;四是農業品牌化發展。
專家與觀眾結合“保證糧食安全的關鍵和出路”“推動農村金融發展的舉措”“區校融合進一步落實一號文件精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柴朝卿表示:“通過三位專家的解讀,我對今年的一號文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于我們做好做深三農研究有很大啟發,更加堅定了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信心!”
據悉,本次直播活動在全省多個平臺同步直播,累計瀏覽人次超過十萬人次,反響熱烈。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