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個奶奶》劇照。( 主辦方供圖)
西安新聞網訊 作為第八屆西安國際兒童戲劇展演的重要板塊之一,5月6日,第八屆西安國際兒童戲劇展演戲劇高峰論壇在我市舉行。來自法國及我國香港、陜西、寧夏、甘肅等地的二十余位兒童劇創作單位、高校研究學者、中小學教育者匯聚古城,在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中,共論新時代兒童劇的發展與思考,并對以兒童戲劇為代表的美育教育該如何更好貼近當代孩子成長需求,各抒己見。
把脈創作
讓兒童劇回歸真誠
當“10后”已經成為時下兒童劇市場的主要觀眾群體,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的知識視野更為廣闊,接受信息的渠道、形式和類別更為多元,也對兒童劇的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論壇上,不少國內兒童劇一線創作者因此提出,如今的兒童劇創作者不僅要在題材與主題的開掘中走向縱深,更要注重充分發揮兒童劇的融合性,利用新的傳播手段博采眾長,大膽嘗試各種創作手法,以詩意的語言提高孩子的想象空間。
“作為新時代的兒童戲劇創作者,一定要把握‘迎合還是引導’之間的關系,不投機、不渲染。”在蘭州兒童藝術劇團編劇周芳看來,兒童劇應該多從現實題材創作中尋找突破口,跳出快餐式創作,敢于表現現實,讓舞臺故事回歸真誠和本真。
兒童劇市場蘊藏著巨大潛力,優質的原創劇目始終是市場剛需——這個觀點,同樣得到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穆海亮教授的認同。在他的思考中,當下兒童劇創作演出存在“富礦窮挖”“題材同質化”“低幼化和高臺教化成為創作兩個極端”等實際問題。在關于兒童劇創作的反思中,穆海亮認為,中國兒童劇創作應摒棄直白說教,通過精彩的故事,營造共情的領域,通過精彩的劇情來增強演員和觀眾之間情感和精神的共鳴。
點贊古城
“西安兒藝經驗”為兄弟院團樹起榜樣
此次受邀來到西安參加第八屆西安國際兒童戲劇展演,多位參加論壇的嘉賓學者對古城西安持續舉辦這一國際性兒童戲劇盛會的舉措點贊,并認為作為承辦方的西安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西安兒藝)近年來在舞臺創作、文旅融合、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值得同行業思索與學習。
寧夏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寧夏話劇院院長蔣全洲表示,自己帶著學習的目的來參加此次高峰論壇。他認為,這些年西安兒藝創排的《二十四個奶奶》《火印》等兒童劇,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用兒童劇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作出了優秀示范,“為兄弟院團樹立了一個優秀榜樣!”
“今年初,作為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點項目,西安兒藝攜《二十四個奶奶》來到香港演出,給我們的孩子留下深刻印象。”香港蘇浙小學主任王婉暉表示,《二十四個奶奶》將中國節氣傳統表達地溫暖親切,在現代戲劇思維中巧妙融入了大量充滿美感的陜西文化元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我也聽到孩子們在觀看后討論,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樣孝順父母。今后,希望能夠看到西安兒藝帶來更多好劇,我們也將加深與西安兒藝的合作與交流?!?/p>
思索發展
讓中國兒童劇更好走近孩子 走向世界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兒童戲劇創排納入美育教育的重要范疇,在論壇上,也有多位專家聚焦這一議題。
蘭州兒童藝術劇團原團長杜林宏認為,兒童劇始終應以寓教于樂為宗旨,一部好的兒童劇往往會讓孩子終生難忘。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西北大學現代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高字民結合自身實踐,立足于“戲劇、‘玩兒’和美育”這一主題,認為戲劇美育的立足點是戲劇與人生,基于兒童劇的美育教育要均衡角色、行動、游戲、情境、儀式、沖突等六個維度,幫助孩子在游戲中體會戲劇中的豐富世界。
曲江南湖教育集團總校校長、曲江南湖小學校長穆懷宇希望,在未來在教育體系里,能夠培養專業的戲劇教育師資力量,同時讓戲劇進校園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讓孩子不僅參與戲劇表演,更參與戲劇構思討論、戲劇創作的各個環節中。”
多年來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推廣、來自法國的藝術工作者美珊這些年觀看了許多中國兒童劇,在她眼中,中國兒童劇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兒童劇的表現手法和展現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兒童劇可以成為友誼的種子,在法國孩子心中播下中國文化的種子。”她希望中國的兒童劇創作者能夠與國外的創作者多多交流合作,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性戲劇展演,讓兒童劇成為“友誼之船”,搭載中國好故事,駛入更多外國孩子的視野和心中。■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19 / 05月
24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