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囂中,有一處靜謐之地,承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訴說著一位人民作家的不凡人生,它就是柳青文化廣場。近日,我們踏入這片文化圣地,開啟了一場與文學巨匠柳青跨越時空的對話。
踏入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柳青的雕像。他安靜地坐在那里,目光深邃而堅定,手中的筆仿佛隨時準備繼續書寫黃土地上的故事。雕像底座旁,擺放著《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等代表作品的雕塑,這些凝固的文字,是柳青一生文學成就的見證 ,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他對文學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
沿著廣場前行,墻壁上鐫刻的《柳青事略》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從柳青早年投身革命,到后來扎根長安農村14年創作《創業史》,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被詳細記錄。在這里,人們仿佛能看到那個為了創作深入群眾、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柳青,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眷戀。“要想寫出一部好作品,作家的生活基礎至少要達到10年。”他的創作理念,如同一座燈塔,為后世的文學創作者指引著方向。
廣場一角,兩塊碩大的語錄牌格外醒目,上面寫滿了名人對柳青的評價。這些評價,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柳青在文學界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他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文學愛好者,在追求文學夢想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廣場上的柳青文學館,是一座純粹的仿唐建筑,飛檐斗拱,莊重古樸。館內陳列著柳青的手稿、著作、照片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全方位展示了他的創作歷程和文學成就。在這里,看到了那些泛黃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仿佛能感受到柳青在創作時的深思熟慮和字斟句酌。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飽含著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民的深情。
除了豐富的展品,館內還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播放關于柳青的紀錄片和訪談節目,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和創作背景。一位游客在參觀后表示:“以前只是讀過柳青的作品,通過這次參觀,我才真正了解到他背后的故事,他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廣場的盡頭是文化碑廊,陳列著二十余通石碑,上面刻滿了歌頌柳青精神、贊美地方風物的詩詞歌賦。這些石碑,不僅是對柳青的緬懷和敬仰,更是對他所代表的文學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漫步在碑廊中,感受著文字的力量,仿佛置身于一個文學的殿堂。
在廣場上,遇到了幾位前來參觀學習的學生。他們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通過參觀柳青文化廣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學的價值和意義。“柳青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態度,讓我們明白了文學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人民的。我們要向他學習,努力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的作品。”一位學生說道。
據廣場工作人員介紹,柳青文化廣場自建成以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這里不僅是一個文化景點,更是一個開展文學交流、傳承柳青精神的重要平臺。每逢節假日,廣場上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詩歌朗誦會、文學講座、讀書分享會等,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此次柳青文化廣場之行,深刻感受到了柳青精神的力量。他用一生的時間,踐行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理念,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在新時代,柳青精神依然熠熠生輝,激勵著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在柳青精神的指引下,將會有更多的文學愛好者投身于文學創作,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風貌、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 (總監 文峰 編輯 幽蘭 橋梁)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21 / 09月
22 / 12月
30 / 10月
05 / 12月
18 / 11月
01 / 04月
24 / 10月
24 / 10月
18 / 09月
09 / 12月
25 / 09月
06 / 11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