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華
據《羊城晚報》報道,連日來,廣州市多位小學校長向媒體訴苦,“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將給學校教育帶來壓力,“女老師大部分都去生孩子,學校怎么辦?”一些農村學校也出現這類情況,有校長反映說,農村人想法和城里人不同,基本上四十歲以內的大部分女老師都有這方面考慮,“單獨二孩”政策開放一年不到,學校已經有幾個老師在請假保胎了。
毫無疑問,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公布后,對于一些學校特別是女教師占有較大比例的學校而言,未來幾年很可能會面臨教師缺位的問題。如若不能很好地處理,勢必給正常的教學、學生的成長帶來影響。參照過去的做法,很多學校通過給沒有生育計劃的老師增加工作量、找臨聘教師等方式來救急。很顯然,這兩種方式都不夠科學合理。一方面,把本該由兩個老師來分擔的工作,替換成一個老師來承擔,其教學的心思和精力必然要分散,教學質量和效果勢必要降低;另一方面,找臨聘老師來救急,其臨時性、短期性特點也決定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有人建議根據年輕女老師的比例,適當增加老師的編制,將增加的這些教師作為可供“流動”的力量,一旦其他學校有需求,內部可以相互轉借。這種做加法的思路雖然可以隨時替補缺編老師,但我們應該意識到,老師短缺只是在生育二孩這一特定情形下出現的臨時性問題,并不是老師編制本身不夠。試想,平時不缺編的時候,這些新增加的流動老師又該怎樣科學安排、合理使用?會不會讓他們產生被冷遇、被邊緣化的感覺?在這種情形下,又怎能讓他們安心投入到流動的教學任務之中?
筆者認為,科學而理想的方法是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成立臨時人才庫,讓這些“候補”老師平時可以到學校聽課、學習。如果某個學校急需教師,隨時可以到該人才庫找,并由學校和教育部門對擬選定的老師進行相關考核,擇優上崗。這樣不僅能解決學校的燃眉之急,也能保證臨聘教師的質量。(作者系職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