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夏天,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相隔千里,卻因“愛”相識,相聚云端,開啟獨屬于他們的旬陽支教之旅。很幸運,我是其中的一員;很開心,我們一起度過了這過半的支教旅程。若是有人問我的感受,我竟一時不知如何表達,那應是百感交集,收獲滿滿吧!
憶初心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會有個“支教夢”?我想大概是因為那個像媽媽般呵護我的班主任,是因為那個將一道題耐心講解了五遍的男孩,亦或是因為親身感受到過城鄉教育差距的自己。因此,這次支教之于我來說,不僅是一個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還是我勇于逐夢的開端。我想,這段時光,這份記憶,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和回味。
初體會
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也是史無前例的線上支教。本來就沒有經驗的我,又對著全新的開展方式,懷著忐忑和期待的心情,迎來了我們的見面會。在見面會上,我們二十四個少年信念堅定、滿懷斗志、整裝待發,我仿佛看到了屬于我們美好的支教旅程。見面會后,各組開始運轉,我所在的教學組備課階段開啟,因為我擔任美術老師,實操性和互動性都比較強,又因在線上教學經驗不足,我一度幻想了很多困難:擔心自己準備的課程內容不適合同學們、不被他們喜歡;擔心線上教學難以達到有效溝通,甚至擔心網絡質量這種非我可控的東西。上課時間臨近,期待猶在,焦慮蔓延。
半程旅
回想起,在第一堂課上課前的半小時我就開始緊張了,課堂上剛開始也一直處于緊繃狀態,是同學們的認真、信任和配合讓我漸漸放松來了下來。那些困擾了我很久的負面情緒在第一天上課后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動力和滿心的歡喜。雖然我們只能相聚“云端”,隔著一個屏幕,但是這個屏幕阻擋不了我們所想傳遞的知識和愛,也阻擋不了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情。在這個半程旅中,我們用心備課,耐心講解,勤于反思,友好溝通,加強了解……這一切的一切,不過就是為了看到同學們綻放的笑容,為了讓他們每天可以有一點點收獲,為了聽到他們對我們的一次次肯定。
我們也見證著他們的改變,從剛入課堂時的害羞緊張,不敢主動提出問題,到逐漸熟悉,積極互動,敢于提問,變得活潑起來,課堂氣氛也逐漸活躍起來。是他們,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是他們,讓我們找回了我們漸漸失去的單純和童真;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作為老師的不易和歡喜;也是他們,讓我們意識到了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總之,這場支教之旅,一路上不只有奉獻之樹,還結滿了收獲之果。
美術老師在上課 袁凡杰 攝
美術課同學的課堂成果展示 張曉玉 提供
除了同學們,是什么讓這次支教旅程更加多彩?我想一定是在這個特別的夏季遇到的這些志同道合的人。剛開始,我們也有加入“教學組家庭”的緊張無措,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理想和期盼吧,我們竟很快熟悉了起來。我們會互相幫忙調試設備,確保課程正常、流暢;會在一起討論教學內容設計,幫助提出修改意見;會去相互聽課來尋找問題,借鑒經驗。在這過半的支教之旅中,我們慢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上課模式和節奏,認真、負責地做好我們的工作。
感相遇
我們的旬陽支教之旅是短暫的,總覺得剛剛開始,可時間卻已過半。感恩與這次“旬陽支教實踐活動”的相遇,在這次實踐中,我真的成長了很多。這次實踐,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不再那么不相信自己;讓我明白了當做一件事情時,不要在還沒做時就否定自己,因為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當然也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不斷去學習,去成長。這次支教之旅于我而言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支教大門,讓我切實體會到了支教的意義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用我們年輕的力量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帶來溫和的光,溫暖他們的心。
以“愛”之名,踏上支教征程,不負所學,不負青春。愿我在支教旅程的下半程繼續努力,愿我們可以用心中的微光,照亮同學們的一方天地。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